課程討論

請各位每週發表聽講心得,並將演講名稱以及姓名加入標籤。

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引文分析與計量by亞寧

蔡老師的演講內容,讓我對書目計量與引用分析有了重新的温故知新,以及更進一步的認識與體會。蔡老師深入淺出解說各式書目計量的研究方法與實例,具體闡述了採用相同引用索引紀錄的資料素材,可以擴展或變化為不同的研究題目。主要重點包括:

1.應用目的
包括自我引用、引用錯誤、引用均等、二次引用。

2.資料粒度
可以從作者、期刊、學科與機構組織,作為計量單位,進行不同的計算方式與統計。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一篇文獻、一段文字內容,乃至於一句話等。由小至大進行不同資料的聚合,提出不同的研究結果與發現。

3.時間
包括同時與歷時法,從單一時間點至一段時間。

4.資料品質
目前已有WoS、Google Scholar與Scopus等不同資料庫,作為書目計量與引用分析的資料來源,但是就研究主題與應用目的而言,必須慎選適用的資料庫及其資料,達成事半功倍的效果。

5.書目計量與引用分析的應用適切性
包括學術評鑑、自我引用、文獻類型與引用(如review型論文),以及期刊的影響加指標(impact factor)與半衰期等,必須考量到學科及應用目的等差異而有所不同。

6.解釋數據的說故事能力
書目計量與引用分析等研究數據只是客觀呈現一些事實,至於更深入的詮釋與解說,研究者必須善用不同圖表的組合與不同的研究觀點,說明一個研究主題的可能範圍及其故事,乃至於導入其他研究方法加以分析,豐富與交叉驗證書目計量數據的不同面向。

7.圖書館與書目計量
當圖書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與各式挑戰議題,圖書館如何導入書目計量與引用分析,發展不同的知識加值及其服務。對圖書館而言,可謂一種另外一種值得加以思索的可行方案。

就廣義的書目計量而言,可應用在圖書館的應用與服務十分多,如何從既有的應用範圍(如:學科主題的入門書單、館藏的流通紀錄與核心館藏)中,擴展至新的應用領域(如:使用者對網站內容的使用研究、學術評鑑)等,皆值得圖資界專業人員探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