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討論

請各位每週發表聽講心得,並將演講名稱以及姓名加入標籤。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資訊組織研究之未來發展國際研討會」心得by寂絹

10/6上午在臺大總圖國際會議廳聆聽二場有關資訊組織未來發展的演講,第一場主講者為UWM現任院長Olson教授,題目為”Historical traces of xenophobia in western classificatory”, “xenophobia”對我而言是個相當陌生的字眼,”xenos”代表的是”外國人、陌生人”,”phobia”代表的是”害怕”,二個字合起來簡單的說就是”仇外”,從英文字典的解釋可譯為”極端厭惡或害怕外國人及其風俗、宗教等所有事情”。Olson教授是西方人,她以這樣的講題來詮釋西方分類結構的霸權,讓我有點訝異。演講內容有別於一般資訊組織談論的主題,Olson教授從西方分類結構、歐洲的分類理論,談到美國將固有文化同質化後所帶來的風險。她從歐洲哲學--黑格爾的邏輯學、民族誌理論談起,到美國的杜威十進分類法,說明了西方的分類結構理論雖是一個好的分類理論,但卻不是唯一一個好的理論,但我們可以發現文化霸權的痕跡始終出現在整個西方的傳統上,而這樣的歷史問題,當然也反映在西方分類結構中。特別的知識領域有特別的分類標準,我們應予以尊重,並發展不同的應用層面。透過這場演講,讓我重新思維,即使是書目分類,也應同時尊重文化的差異與發展文化的連接。

第二場演講由世新大學阮明淑副教授主講,她以親身的實務經驗,與大家分享如何主導及協助農委會建立農業專業的知識樹之例。阮老師在農資中心待了八年,當時亦參與農業科技索引典的製作,以她製作索引的專長,加上園藝學的背景知識,讓她能順利執行農業產業的知識管理計畫。從她的例子,與會人士又開始思維圖書資訊學教育是否該從研究所開始,先有了domain knowledge再進來學習圖資專業,是否一定是較佳的體制呢?我想,這個問題的解答就留待大家慢慢思考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