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討論

請各位每週發表聽講心得,並將演講名稱以及姓名加入標籤。

2010年10月30日 星期六

10/26 有關日常生活資訊行為的幾點思考 葉乃靜教授 by 文傑

"日常生活是routine?"

"routine的日常生活 = 結構化,制約化?"

人的日常生活不能被結構化不能被束縛 - DE CERTEAU

這次的演講中提到了,「控制」。
人會不會想去控制每一天,
讓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都可以在我們的掌握之中?
似乎大多數的人都會這樣,喜歡對於每天發生的事情有所掌握,排斥對於無法控制的意外。
但是,如果每一天都一環一扣能被掌握,生活不就很無趣!?沒有了意外的存在,這種感覺不就像是冷血的機器一般,規規律律的做著每一件事情,或許也不會發現自己的"長進"或是"成熟"的改變,甚至不會發現到每一天變化。
其實沒有一天是可以控制與被控制的,最多就是「規律」。
無常。這是我的感覺。

---------------------------------------以上為題外話-----------------------------------------
日常生活的會有資訊行為為何?目的?
以前科技不發達,每一條訊息的存在都是格外的重要。
而現在的科技發達,資訊膨脹且爆炸,隨著資訊量的成長,資訊的重要性卻似乎是成反方向的成長。甚至在過濾資訊的時間,都會比瀏覽重要資訊的時間多上許多。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資訊行為?我認為這種東西很主觀,有些人把工作當成日常生活 ;有些人每天都充滿的變化性,根本不會有規律的日常生活;而每個人獲得資訊的方式也不一樣,報紙、新聞、網路、實際去體驗(登山、賞花、看展覽等)。也更不用說目的了,有些人士為了工作有取得資訊的必要,有些人是為了興趣,更有些人只是漫無目的的瀏覽,隨意逛逛,偶遇那些資訊。

個人認為,日常生活的資訊行為,似乎沒有一定的答案存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