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討論

請各位每週發表聽講心得,並將演講名稱以及姓名加入標籤。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991004-資訊組織研究之未來發展國際研討會by忠諺

主題:Peop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Research

講者:Ingrid Hsieh-Yee

  資訊組織是在圖書資訊學域是重要的碁石,在21世紀的資訊環境中,資訊組織的環境也與過往不同,人、科技與資訊是三個在資訊組織研究上的三個重要部份。

  首先,整個數位環境的發展與過去大不相同,特別是現今雲端技術的發展,讓資訊產生新的樣式,同時透過雲端技術的資訊取得也讓整體的環境變得更複雜,Google的涉入就造成了資訊組織重要的影響,Google的願景-「組織全世界的資訊」開始,Google2004年開始有Google BookGoogle Scholar等專案等,這些專案帶來的影響在於:

l 單一的搜尋區塊功能

l Good enough” attitude

l 可以免費的存取到資訊

l 具有威力的全文檢索與進階檢索的演算法

  相對於Google,資訊組織對於圖書資訊學而言,可說是最基本且是核心的領域,並且影響了圖書館、檔案館與其他相關的機構,它提供了描述、取得資源的能力,過去因為以機讀格式的組織形式,使用到現在也進入瓶頸,因此試圖與網路環境做為結合,嘗試以FRBR的樣式來新一代的資訊組織形式。

  而在研究的層面上,人們要求的是方便快速的取得他們所想要的訊息,並且在“資訊之間來回彈跳”,因為透過網路,人們形成了社群且相互的分享其資訊,這樣也改變了學術發展的歷程,研究者產生了大量的免費取得資訊與研究資料的需求,所以也有著眾多的使用者需求研究產生。

  事實上,研究使用者資訊需求上也有著不同的研究層面,如不同世代的對於資訊需求的種類與期望也有所不同,也因為文化、經濟與認知的因素造成了數位鴻溝,另外新資訊樣式的誕生自然也讓人們取得資訊的來源相對於上個世代有顯著的差異性。

  另外數位環境下,資訊的來源與種類自然也是研究者的目標,現今的數位資訊每天都在網路上流通與交換以產生更多的資訊,新的樣式的資訊(如電子書、Blog)等也都超乎想像的快速增加,也自然在質與量上有區隔與差異。

  所以資訊組織的研究,在技術的涉入也有所不同,如Metadata的描述、數位資訊與資源的發掘、管理、自然語言的處理(如社會標籤)、人機協作、演算法等;有的是把資訊進行與其他的資訊再做連結,在社會網路下評估其新價值。

  事實上,資訊組織對於圖書館的運作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描述資訊的metadata、資料庫與搜尋引擎的導入,除了便於資訊的組織速度,讓使用者便於搜尋外,也產生了更多對於全文檢索的需求;網站的導覽、瀏覽與搜尋功能會影響讀者的使用習慣與是否願意持續使用圖書館網站找尋他們想要的資料,進而是否可以擁有如聯合目錄的功能也就變成圖書館服務的目標之一,也因為如此,整體的資訊組織方法就要產生不同的方式,是否可以走向FRBR就變成努力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