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討論

請各位每週發表聽講心得,並將演講名稱以及姓名加入標籤。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轉貼] 引用分析與計量by文杰

    文獻的閱讀與引用,讓我們在做研究時能夠將前人所累積的經驗及智慧為基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能看的更高更遠,而不會自顧自的埋頭研究,盲目的閉門造車。今天將由蔡明月教授來告訴我們引文分析與計量的重要。
    資訊計量是門紮紮實實的學問,雖然有些研究結果看起來好像是沒有甚麼用途和偉大的影響力,但是這些研究累積一定量的數據之後,卻能產生很有份量的結果。而這些數據會告訴我們該如何採取最適當的行動和策略。如:分析某醫院圖書館的某期刊使用率,以決定未來是否購買的研究。做完問卷調查,經過統計和分析後,得知某期刊在某醫院圖書館被借閱的情況,若使用率太低,則下次就不採買。看似就只是為了解決一家醫院的圖書館期刊採買的問題,但如果與國際指標性的研究結果相同,那就代表未來若想了解某些期刊的購買與否,只要參考國際指標性的研究結果即可,不需要在做麻煩又花錢的調查和評估來決定採買與否,所有的醫院圖書館都能照著做而節省很多成本。聽教授舉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了資訊計量的厲害之處。
    而在引文分析的部分,教授介紹了引用文的利弊缺失。引用文並不只是跟別人說你文章裡哪幾段話是出自哪篇研究文章如此而已,引文分析與計量是可以最直接掌握文獻使用情形、判斷文獻價值的技術,這些數據能將文獻品質量化,這是引文分析不可取代的優勢。雖然說文獻被引用愈多,表示貢獻的資訊愈多,影響愈大,但是在引用計量時所採用的策略會對引文分析的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教授也對此做了詳細的介紹各種引用文獻時碰到主要的四個問題:
1.自我引用。無論作者或是期刊的自我引用,發生的頻率都很頻繁,若以計算被引次數評估文章表現時有很大影響。但是自我引用不全然是不好的,有些作者或期刊前後期的研究有關連性時,而做引用。如此判斷自我引用是否是因為研究的關連性,抑或是只是為了提高文章的引用次數,是個重要的議題。
2.引用錯誤。無論是在引用格式錯誤,或是引用內容錯誤的情形都居高不下,甚至有指導教授告訴學生只要有引用文獻就好,不一定是因為引用文獻對自己的研究有幫助而引用如此誇張的做法。
3.引用均等。因為引用文獻的計數主要是從文獻被引用的次數來確認他的重要性,所以將所有引用視為同等重要。但是真的是被引用的文獻較沒被引用的文獻有品質嘛?好像不見得吧?!這應該視研究的方向和需求,文獻對於不同的研究會有不同的貢獻。
4.二次引用。作者引用文獻時未真正參考原始文獻,引用其他文獻的參考書目。引用文獻要追朔到最原始的文章,但似乎不是那麼容易做到。
    為了讓自己的研究有分量,我們必須引用專家學者的文獻,除非是哲學系,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是出自自己腦袋,才不會有引用這回事。若是論文引用了別人的文章而沒有註記,就變成剽竊了啊!要是被抓到可是要繳回畢業證書的呢!看來在文獻引用這個部分必須好好的研究研究了。

轉貼自:http://s9540148.pixnet.net/blog/post/2577063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