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台大研討會,學生選擇了10/5的下午場次,主講內容有「FRBR to FRBRoo」以及「The library,the actalog.and the future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research」
而主講整個過程都是用全程英文發表,因此感覺有點吃力甚至跟不上主講者的內容,幸好有講義協助,才得以稍微了解主講的內容,因此從這一場盛會而言,自己還得努力去充實第二語言的能力,便於利用在研究和溝通之間。
主講內容的「FRBR to FRBRoo」,剛好在研讀paper的時候有遇到在「韓國圖書應用FRBR」的研究內容,因此對於FRBR的內容比較感興趣,而FRBR原本是以實體關聯圖而組成的,讓使用者更容易定義書目記錄,而FRBRoo是從FRBR延伸而來,而且是以物件導向為模組,但因為主講內容而讓自己產生興趣,聽完演講之後也對相關內容進行了查詢,才得以更了解FRBR的意義以及應用何在。
因為這樣讓我覺得,因為興趣或有些許碰觸,會產生更大的能量去鑽研其中的內涵與內容,所以說多方面的研讀paper和嘗試,會讓自己產生更多的好奇心而幫助自己去了解更多未知的內容。
然而因為全程英文的關係,也讓自己感覺到挫折感非常的大,若不是講義的協助,大概自己真的像隻井底之蛙,無從了解外界的世界,所以學生一定在努力的去充實外語能力還有多方面嘗試各種領域的學習,才會讓自己更加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