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討論

請各位每週發表聽講心得,並將演講名稱以及姓名加入標籤。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2.引用文獻分析與計量演講心得by麗婷

2.引用文獻分析與計量演講 蔡明月教授
這次的演講是有關引文分析與計量,引用文獻目的有: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資料來源內容、證明此份論文具有一定的學術研究基礎、對研究資料來源作者所提供的論點表示感謝及尊重。而文獻被引用的次數越多就代表其文獻所研究的內容具有其領域的重要性,而資訊計量有三大定律:布萊德福定律(Bradford's Law) 、洛卡定律( Lotka's Law) 、齊夫定律(Zip's Law)。
引文分析,是在評估學科、研究者、出版物等重要性的方式之一,但其引文的方式有四類問題,讓此方法附有爭議性。其四類問題為:
1.自我引用:
作者的引用文獻都是利用自己相關文獻作引用,而此方式會導致引用次數
的統計有所誤差,導致評鑑時會有不實的情況。然而自我引用有分兩種類型:
(1)同時自我引用、(2)歷時自我引用。
但自我引用不一定不好,因為有可能作者是連續性的研究,接續之前研究
的大方向進而細部的研究分析,或者是其相關研究的領域較窄,研究的文獻
有限。所以自我引用的好壞,需要深入了解才能認定其對錯。
2.引用錯誤:引用錯誤有兩種類型:
(1)引用格式錯誤:引用文型所採用的格式有所規範,其常用的引用格式有
三:APA(社會科學、心理學、教育領域)、Chicago(各學科領域) MLA(文學、
藝術、人文學科領域)
(2)引用內容錯誤:作者對於其內容所引用文獻未多加審查使用的正確與否,而
傳遞錯誤的資訊。
3.引用均等:
文獻確認其重要性大多以被引用次數的多少來決定,因此如一篇作
品被多次引用不同部分但只計算一次,會有不公的爭議。
4.二次引用:
作者並未真正參考最原始文獻,所引用的書目資料只是取自於別的出版物
所引用的參考書目,這會讓特定的引用錯誤同樣出現在不同文章的參考書目。

資訊計量學的範圍很廣泛,以前也有看過引用文獻的相關的內容,但只有大概並沒有那麼的仔細,在課堂前因為有讀過蔡教授文章,所以在演講過程中配合老師的舉例,讓我更清楚也更了解引用文獻的重要性和如何盡量避免引用相關的爭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