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討論

請各位每週發表聽講心得,並將演講名稱以及姓名加入標籤。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政府機關電子檔案管理 by 淇龍

解剖檔案,查析歷史

檔案歷史價值的取決、檔案視為一個證據(澳洲)與檔案的生命週期,給予檔案生存的意義。政府機關電子檔案管理實際執行上仍有許多需要改進空間,如系統操作便利性、檔案歸屬與用字的範疇、密不錄由的處理與檔案管理者的特質。其中,最令我好奇的是"密不錄由"與"紅、黃、藍公文檔案"的處理流程,很多歷史事件或者案件糾紛,都需要解密或者透過其他方式瞭解。政府機關的電子檔案真得完全會走電子化與透明化呢?還是會保留一些彈性空間,給予疏通處理。

另一個感興趣的地方在於檔案管理者的角色與背景,對於一般公教單位都有文書組或收發室,以學校觀點來看,通常定位在較為不重要之單位。但聽了許老師的演說,其實檔案管理的定位應要更為提高,因為檔案提供歷史時空背景的證明與詮釋,猶如歷史記錄與驗證。所以檔案管理者在面對文件時,認定與詮釋過程更顯重要。檔案管理者所需具備的特質,與圖書資訊學分類或主題分析者不同。向來,一個強調「文件內容」的剖析,另一個強調「知識主題」的分析。倘若,專業圖館人員與檔案管理者一同訓練思維模式,界線無須太過分明,相信可以共同合作,為檔案和圖書的分類與內容,做更完善的詮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