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研討會中,最期待的,就是海報展和介紹ischool的演講。
會期待海報展,是因為和“大師”比起來,同樣是研究生的碩班生、博班生的研究感覺總是比較親切,我也比較敢提問。可以這樣面對面的討論、了解別人的研究,我想收穫一定很大。
至於有關ischool的演講,我想這會是一個好好認識ischool的機會。
事實上,在短短的海報展中,我又再一次被震撼到了。和以往那種聽了演講後的感覺不同,而是對於不管是臺灣、新加坡或是日本的研究生所做研究主題的創意感到的震撼與佩服。在與他們討論時,我感覺到的,是研究的熱情、理想與投入,有的題目乍看之下似乎不那麼吸引人,但本著既來之則問之精神的我,在與海報作者一番討論後,發現原來還有那麼多文章。例如學姐研究數位出版系統、日本研究生研究圖書館空間的規劃,台大研究數位典藏等等,在一探究竟後,我最大的感想是,只要認真想,處處都有研究的空間可以發揮,可以是實用的貢獻,也可以是將來研究的基石。
記得之前在課堂上聽老師說ischool這一群人雖出自圖資,但和“圖”脫鉤,自立門戶,這次總算聽當事人說清楚講明白。以我淺薄的理解是:ischool並不是要和“圖”脫鉤,而是已經把“資”擴大提昇到另一個境界,對他們而言,“圖”不能,也不夠展現他們的目的和企圖,所以才要把這個侷限拿開,跨開步伐走新的路、看新的世界。
在我認為,圖書館是不會消失的,但它已無法代表“資訊”,它是所有資訊來源中小小的一個點,也許脫離學生身分後,它會是一般人在尋求資訊時最後的選擇,甚至是不會想到的選擇。和每日呈現爆炸成長的資訊領域相比,何者才是具有未來發展性的選項,我想這是再清楚不過的了。
我在圖書館工作,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來到此念研究所。原以為此生和圖書館已經脫不了關係,但現在我發現了:圖資的研究領域是可以這樣寬、這樣廣,從小小的我到大大的世界,一切還等著每個人去發掘與探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