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16-17二天的議程來說,最喜歡的演講就是Dr. Henry Bruce的”The Audacious Vision of Information Schools”
iSchool其中的多元化是最大特色之一,然而最大的威脅卻是在太狹窄,在主觀情形之下無法具體呈現他其中的意義,此外Dr.Shigeo Sugimoto 也對此iSchool提出另一種見解,他則希望技術、內容與使用者必須同時存在才能達到iSchool的目標。
「Information poverty」,意即「資訊貧困」
資訊貧困也是由資訊尋求行為研究中導生而來的。但是由於採用質性日常生活探究,因此在經驗資料中有許多既有資訊尋求模式無法處理的現象。
「資訊貧困」實際上是一種符合自我保護機制的生存策略。此一生存策略的層級與「積極進取」、「資訊豐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升大學」、「資訊分享」等等是相同的。我不認為「資訊貧困」是一個必須避免或譴責的現象。我認為各種生存策略都是平等的,各自有各自的場域效用
對於這些資訊對我來說非常有用,畢竟跟數位化學習也有相關,雖然覺得這兩天聽下來,知道了很多卻還沒辦法完全吸收,只希望接下來自己的探討能夠更深層的把這些有用的資訊都運用起來。
對於將這些研討內容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才是最上策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