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資訊科技使用和資訊社會平等之間的矛盾與糾葛前,應先探究其本質與兩者間的雙向挑戰與回應的再生現象。
科技對我們人類是好還是壞呢? 科技產品在人的需求與希望下誕生,我們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卻也恐懼或厭惡著科技的這些便利。很矛盾。你以為你掌握了某某,但卻也逃不出某某,因為資訊科技帶來好多"便利"。想要遠離塵囂去放鬆隱居,隨便一封信或一通電話就立刻被拉回來,那就關機阿;然後其實你就發現這些"便利"造成你的不便。
資訊科技可以促進交流,便利傳播,縮短城鄉差距;諷刺的是近年很夯的議題叫數位落差。以為已經擺脫過去資訊和知識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但猛一回頭看又發現依然有其牽絆阿。在資訊科技與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喊著"創新、創新、創新",創新很有可能帶來變革,而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變革,當社會中居高位或掌權者排斥變革的時候,那就會遭到反對阻擋。
「沒有它,我還是過得好好的不是?!」這是一個阻擋創新的念頭,然後有意改變的人就會說「但有了它,你就可以~~~」然後控制這些話的大頭們,說得漂亮,唱得響亮,局勢也就差不多定了。瞧,都掌握在他們手裡了呢。資訊科技發展下,在資訊社會裡的菁英仍是掌握者。
社會由人組成,人本身就是個很大的變數。社會環境影響思想,思想控制行為,行為在影響社會環境,這是一個循環。我想科技本無罪,有罪的是為了一己之私而企圖操控的少數分子。而資訊科技常主打著"縮短彼此的距離",但有時是讓彼此一些隱性的距離更遙遠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