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在和同學分享了到居鑾中華中學服務的成果之後,聽了幾位同學的意見,讀了幾位同學的心得回饋,心中才又歷經了幾次想法的衝擊,我想那又比起先說明的珍貴許多。
在我的分享中,明確地表示了我認為溝通能力遠比專業能力重要許多。原先所想表達的是,要如何運用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讓合作對象能夠理解、甚至被說服。若懷有再多的專業能力,不能適切地說明表達出來,也是徒然。在這之後我去思考我是帶者何種身分、何種光環去親近馬來西亞這塊土地。原來溝通除了是能夠表達自己之外,要怎麼去感受別人,更重要了。在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強調經營要做到使用者導向,以使用者為中心。卻忘記了,在我們的服務中,整個學校才是我們服務團的「使用者」。原來製作系統的時候根本沒有做使用者需求調查;原來做館舍規劃的時候沒有考慮成本;原來在做人員培訓的時候忘記了認知落差......。最終地我才發現我們像是空降的高壓去碰撞另一個強權,抱持著要美善世界的心態要去革除發現的一切問題,回頭一看,發現原來我們像是背著「業績壓力」和本位主義的翅膀行事。
不過,還是有很多確實存在的問題需要解決,而一個月的時間確實也不夠。在很有限的時間要如何選擇要做的事情,要考慮執行成本、還要考慮成效、還有校方配合的意願。但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項依據是,這個問題是不是具有修改的迫切性,或者可以說必要性、攸關性。這在規劃時可以避免執行上的混亂和不安定,也比較能和校方得到共識。回想其他團隊的經驗分享,狀況都各有不同,可見各校的問題和需求都不同。在服務過程也發現因為行前溝通的不足,無法確切瞭解服務對象的需求和核心問題,不僅無法事前準備,也可能因為有很多資源留在台灣,卻無法取得。因此也比較建議行前的溝通不僅是信件往返,最好還能有其他管道,而且精實度亦須加強。
行文至此,好像是在寫檢討或是訓斥似的,但我想與其誇耀服務的成果,不如提出具體的問題和建議,提高未來服務的成效和品質。很高興能有這次的服務機會,也很高興能和各位分享心得,如有更多建議或更深入的問題,也歡迎和我討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