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量學,其實學生到了研究所才聽過,由於以前是讀的是資訊管理系,對於計量學這部份可以說是非常的不熟悉,但在聽演講之前有稍微做了一下功課,才發現計量學是學問很深的一門學術領域,是利用量化的統計分析去各種不同領域的資訊,可能包括書目、目錄、文獻,甚至到了資訊系統、網路上流通的資訊,描繪出上述的特性及模式,甚至可以預測未來趨勢。而計量學的名稱也包括書目計量學、科學計量學、網路計量學等,不過近年來都是以資訊計量學統稱。
計量學也廣泛的應用在不同的學科領域中的研究方法,在大學的時期,許多同學專題的主題是偏向使用者行為的調查,是以問卷的方式進行,學生至今才明白,這也是計量學應用的一種,而計量學對於我們圖書資訊學領域更是一門不可或缺的重要應用。
文獻引用是書目計量一門重要的研究範疇,原因是文獻的引用是基於「互相引用」的關係上,能夠提供相關資訊。而通常被引用次數越多的文獻,越有可能是很有貢獻的或在此領域裡影響甚鉅的,通常會被稱作是經典的文獻,像學生大學時期撰寫論文時,也必須去參考許許多多不同的文章,通常在一門領域內,都會有固定幾個作者的文章是一定會被大家引用的,但是說到引用的次數,蔡教授也提到了一些問題,例如自我引用、引用錯誤和二次引用等問題,其中自我引用的原因是,如果引用次數越高,代表此文獻越有貢獻,因次可能會有許多作者會利用一些技巧例如同時自我引用或者歷時自我引用等方式增加自己文章被引用的次數;引用錯誤可能有許多作者引用時格式寫錯,或者內容跟本不相關的情形;二次引用這是很多人都會犯的錯誤,沒有去探究原始文獻,但引用的書目資料是出自於其他出版品的參考書目,但其實這些爭議,卻沒有一個簡單又實際的技術可以去解決,掌握所有文獻的使用情形。
關於計量學,經過這次演講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這對以後碩士論文的撰寫有很大的幫助,對於文獻的參考會更加的嚴謹,避免上述提到的問題,學生也會試著思考未來的研究方向是否也要利用資訊計量學的方法進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