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海外實習經驗,地點包含:馬來西亞、泰國和美國。
去不同的地方,帶著不同的身分;是學習者,是貢獻者,或者以上皆是。
聽著講者分享馬來西亞和泰北建華高中的經驗,讓我想起以前參加的圖書館服務隊;
藉由所學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當離別時刻他們閃耀著小小淚光
(有嗎?!) 與不斷的道謝,似乎也就體會到遠行的意義。
從下架、汰書、編目、貼側標、貼條碼、上膠膜、上架、製作借書證、教學、辦推廣活動等,流程似乎都差不多。
在異鄉,有語言、有生活習慣、有各式各樣要適應,包括所 提供的服務也要能適應當地環境,服務要在地化,也就是依當地實際需求,提供所需且合適的服務;課堂上教的東西,有時要再調整成合適的方法,中間的過程需要 溝通和磨合。會中談到一個很重要的想法就是「溝通」,有時對方會提出一些不在計畫中的要求,有時舌燦蓮花比專業道理管用 (同學是這麼說的XDD)。
另一組去美國的學長姐,接觸數位典藏的工作讓我覺得很新奇,帶著專業的白手套,處理者那些甚至比我們年長的幻燈片、底片或舊照片,還去參加傳說中的ALA年會等,如他們所比喻的「是去開眼界,去朝聖的」,突然覺得他們好偉大!! 我的意思不是去馬來西亞或泰國的人不偉大 > <,只是感覺真的不太一樣,要比喻的話大概就像去朝聖和慈濟團的感覺吧,都很棒~!

資源缺乏是一些相較於我們落後一點的國家所遇到的共同問題,電腦不普及、網路技術不夠發達、館藏老舊、圖書館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缺乏等,都是造成圖書館發展困境原因。
然而,不能因為只看到他們比我們落後的幾個點,就對自己沾沾自喜;以前老師上課分享過泰國的TK Park,一間具有建築創意美學的圖書館,在場的同學沒人想到是在泰國,這間圖書館也讓我們反省著那我們呢 (糟糕我扯遠了XDD)
討論會中,我覺得其中很難能可貴的是學長姊回國後仍與他們保持聯繫,甚至提供資源資訊協助;這代表大家是發自內心的關懷他們,而非只是將這趟遠行當成工作。在地球村的角度,把專業延伸到國外,不僅幫助別人,也讓別人認識台灣。
轉貼自 http://zxcv418.pixnet.net/blog
去不同的地方,帶著不同的身分;是學習者,是貢獻者,或者以上皆是。
聽著講者分享馬來西亞和泰北建華高中的經驗,讓我想起以前參加的圖書館服務隊;
藉由所學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當離別時刻他們閃耀著小小淚光
從下架、汰書、編目、貼側標、貼條碼、上膠膜、上架、製作借書證、教學、辦推廣活動等,流程似乎都差不多。
在異鄉,有語言、有生活習慣、有各式各樣要適應,包括所 提供的服務也要能適應當地環境,服務要在地化,也就是依當地實際需求,提供所需且合適的服務;課堂上教的東西,有時要再調整成合適的方法,中間的過程需要 溝通和磨合。會中談到一個很重要的想法就是「溝通」,有時對方會提出一些不在計畫中的要求,有時舌燦蓮花比專業道理管用 (同學是這麼說的XDD)。
另一組去美國的學長姐,接觸數位典藏的工作讓我覺得很新奇,帶著專業的白手套,處理者那些甚至比我們年長的幻燈片、底片或舊照片,還去參加傳說中的ALA年會等,如他們所比喻的「是去開眼界,去朝聖的」,突然覺得他們好偉大!! 我的意思不是去馬來西亞或泰國的人不偉大 > <,只是感覺真的不太一樣,要比喻的話大概就像去朝聖和慈濟團的感覺吧,都很棒~!
資源缺乏是一些相較於我們落後一點的國家所遇到的共同問題,電腦不普及、網路技術不夠發達、館藏老舊、圖書館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缺乏等,都是造成圖書館發展困境原因。
然而,不能因為只看到他們比我們落後的幾個點,就對自己沾沾自喜;以前老師上課分享過泰國的TK Park,一間具有建築創意美學的圖書館,在場的同學沒人想到是在泰國,這間圖書館也讓我們反省著那我們呢 (糟糕我扯遠了XDD)
討論會中,我覺得其中很難能可貴的是學長姊回國後仍與他們保持聯繫,甚至提供資源資訊協助;這代表大家是發自內心的關懷他們,而非只是將這趟遠行當成工作。在地球村的角度,把專業延伸到國外,不僅幫助別人,也讓別人認識台灣。
轉貼自 http://zxcv418.pixnet.net/blo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