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討論

請各位每週發表聽講心得,並將演講名稱以及姓名加入標籤。

2010年11月10日 星期三

Introduc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by 亞寧


本週小蝶老師邀請了台灣大學林守德教授,林教授以Newman2003)一篇文章為基礎,說明了社會網路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的基本重要概念,包括小世界(small work)與六度分離(6 degrees)、遞移性(transitivity)、冪次法則(power law)、網路相依度(network resilience)、混合樣式(mixing pattern)、社群結構(community structure)、network motifs及中心度(centrality)。次則,林教授說明了SNA應用在社會網路、資訊網路、物態網路與技術網路等四種網路的研究與應用個案。

從林教授的演講內容中,對於圖資界的研究有了下列的構想,說明如下:

1.          SNA與書目計量
SNA
主要概念在於建立2個節點的屬性關係,進而導入研究樣本進行分析探索。如果同一個研究主題基於相同的資料數據,但同時採取書目計量與SNA方法進行分析,其結果與背後的故事是否相同或不同,值得進一步研究;例如:書目共引。次則,有關冪次法則與書目計量的齊夫定律(Zipf’s Law)間的關聯性與差異性,乃至於回饋至圖資界時,會有何種的應用與研究等議題,都可以再作進一步檢視。

2.          SNA與資訊尋求行為
在圖資領域中,逐漸有同時採取SNA與資訊尋求行為理論進行複合式研究,以了解資訊尋求行;例如:Sonnenwald, Wildemuth, and Harmon2001)同時採用「Information Horizons」與SNA研究讀者的資訊尋求行為。


除此之外,SNA是否可以應用在資訊提供(information provision)與資訊路徑(information route)等方面,也值得進一步去構想與設計。


參考書目:
Newman, M. 2003.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plex networks.

Sonnenwald, D.H., Wildemuth, B.M., & Harmon, G.L. 2001. A research method using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horizons: An example from a study of lower socio-economic students’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The New Review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Research, 2, 65-8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