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討論

請各位每週發表聽講心得,並將演講名稱以及姓名加入標籤。

2010年11月7日 星期日

Introduction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by 淇龍

網狀人生

我演繹中的「social network」是透過無數次的「發散」過程而構成。林守德教授認為社會網路具有9項特質:1.Small-world Effect(小小世界影響效力);2.Transitivity(傳遞性);3.Degree Distribution(程度分佈,如長尾效應);4.Network Resilience(網路治癒力,如忍受攻擊);5.Mixing Patterns(混合模式);6.Degree Correlations(程度間相關性);7.Community Structive(社群架構);8.Network Motifs(網路圖示性);與9.Centrality(中心化)註1。其實對我而言,當你


按下邀請鍵時,就代表著你已握有啟動之鑰;對方開啟互動之門時,社交作用立刻交錯產生。如同網狀發散般,將關係層層堆疊在你我的小小網路世界中(如右圖,資料來源:http://news.xinhuanet.com/focus/2008-09/08/content_9775079_1.htm)。

社會網路串起你我之間相互關係,發掘更多與他人的共通點。若將此特性分析,可研究運用層面相當廣泛,無論是系統建置、內容分析、使用者研究、STS、法律或資料探勘等領域,皆可將其理論與方法融入其中。但研究前需考量「時間」變數,因為SNS的變動快速特性,加上因使用者關注焦點時間縮短,而加速網站的汰換率。所以,若以此為研究議題應要掌握時機與洞悉未來發展,否則成果易面臨夭折命運,徒留遺憾。

註1:中文名詞翻譯為作者自行編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