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上籌備及策劃許久的國際研討會終於上場了,16日一早去福華飯店迎接貴賓至會議地點,原本有一點小緊張,因為不善社交的我,擔心自己找不到好話題跟與會貴賓交談,但他們比想像中親切許多,見到面後,之前的不安感反而消失了。我們在濛濛細雨中撐著傘,邊走邊聊的來到圖書館的國際會議廳,開始了二天豐富的資訊洗禮。
Marchionini教授的演講,讓我們重新思維數位圖書館的角色與功能,強調及鼓勵個人的貢獻與參與;Britz教授談論資訊貧窮、數位落差的議題,原本看到他的講題是Everything is ethics:Immersing ethics in the LIS curriculum,讓我好興奮,沒想到他換了講題,雖然有點失望,但聽聽南非的例子與他提出的五個道德準則,可以讓我們重新反思現今資訊掛帥的社會所衍生的數位落差議題。至於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古教授所提的地域性合作的理念,我在私底下也曾與Sugimoto教授聊過,他也非常認同,但是否會成為未來國內圖資界的另一種合作模式,仍有待觀察。
第二天上午Bruce教授提出來的iSchool的願景,值得我們認真思索我們未來的目標與走向,雖然關於圖資界的未來這個議題早已吵得沸沸騰騰,但我總覺得大家應該要凝聚共識,有共同的目標才會有相同的努力方向。他這場演講留的Q&A時間太短,原本想發問的我只好作罷。下午有幸能接送Bruce教授回飯店,因擔心他的膝蓋不適合再走一趟15分鐘的路程,所以搭乘計程車,而我也正好有機會將心中的疑慮就教於他,我認為在iSchool的願景中應加入一些社會責任的元素,同時請教他傳統圖書館的價值與iSchool的價值該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無奈時間太短暫,僅能稍微聽一下他的想法,希望下回還有機會能與風度翩翩的Bruce教授多聊聊。之後的Borlund教授與Sugimoto教授的演講重點也是環繞著iSchool的議題,讓我們了解丹麥及日本的iSchool發展特色。
另外二場論壇分別從學術界及業界的觀點來探討,我們可以從中去思維現今圖資系的課程與業界的人才需求是否相符,同時也可以讓尚未進入職場的學弟妹們想想該如何養成自己的核心能力、發展自己的優勢,才能在未來拔得頭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