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討論

請各位每週發表聽講心得,並將演講名稱以及姓名加入標籤。

2010年11月8日 星期一

有關日常生活資訊行為的幾點思考 by瑋鴻

資訊行為在70年代時還是以系統使用為主,直到了80年代後才有了在不同領域的研究範疇,而現在的資訊行為是與資訊資源有關的人類行動,資訊行為(Information Behavior)包括資訊尋求、資訊檢索、資訊儲存、資訊管理、資訊利用(user studies)像是資訊的需求、檢所和使用等等,Pettigrew, Fidel & Bruce(2001)ARIST中,定義為「研究人們如何在不同情境中,包括在工作場所與日常生活中,對資訊的需求、尋求、提供與使用」。

資訊行為研究以往都是以專業領域為主,探討人與資訊的互動,而演講者藉此帶入日常生活的資訊行為是甚麼,這是以社會互動為出發點的一種資訊行為的研究,研究對象,教授又把日常生活以二分法區分,分別是「例行」和「例外」,而人類往往都想要掌控所有的事情,無法接受所謂的Uncertainty,但是例外的資訊行為相較於例行的資訊行為研究來說算是較少,因此葉教授目前研究較少人探討的領域,像是弱勢族群的資訊行為,以圖書館為出發點,如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提供給像是中低收入、低教育水準的族群,更加重視日常生活的需求。

我們平日常生活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人類任何的行動都可能是資訊行為的範圍,不管是食、衣、住、行,藉由現在網路科技的發達,任何一樣人們都可透過網路的資料收集,像是網路上的社交活動(facebook、噗浪),經驗的分享(如美食部落客),網路評價,網路團購等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資訊行為的議題,因此資訊行為議題的研究,除了專業性的研究議題外,日常生活的例外的議題還有很多可以探討的。

參考文獻

葉乃靜-基於資訊行為實證研究建構回應弱勢族群需求的圖書館資訊服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